首页 - 刘尚希:简政放权背景下的财政改革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洁芮 > 刘伟:掌握经济结构调整主动权 正文

刘伟:掌握经济结构调整主动权

来源:一饮一啄网 编辑:洁芮 时间:2025-04-05 08:39:01

许多分析师原本预估,美联储上个月将缩减购债规模。

而天津融资租赁业务更是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目前通过东疆保税港区完成租赁的飞机已达246架,约占全国飞机租赁业务90%左右的市场份额,其优先发展金融服务业已是不争的事实。以天津为例,作为自贸区核心地位的天津东疆保税港区也在探寻实体贸易与金融等领域的创新实力。

刘伟:掌握经济结构调整主动权

三是如何帮助推动TPP谈判进程? 除了承担对内的改革任务以外,目前看来,上海自贸区作为中国适应全球经济形势新变化,参加TPP与TTIP谈判的国家战略则更为现实与紧迫。但这一设想在国内学术界面临较大争议。笔者建议,为了达到可推广可复制可升级的经验,未来两年上海自贸区应以更大的动作先试先行,只要不影响全局,可以允许大胆试错,大胆开拓,真正成为各项改革的先锋,完成赋予上海的历史使命。另外,负面清单管理太长、国有企业特殊待遇、劳工标准和环境标准较低等等亦会是未来TPP谈判的重要议题,如何在自贸区试验时间2-3年内完成,也是难题。然而,9月底公布的负面清单第一稿却显得相当冗长,其与现行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高度吻合,宛如一份正面清单。

自贸区如何利用这两年的时间,为全国积累经验? 要知道,全国范围内实现基本可兑换也就是两三年的时间,自贸区改革过慢显然失去了先试先行的意义,但改革过快又如何规避资本项目开放的风险? 虽然上海自贸区实现一线管住、二线放开,但在有限区域内,贸易、物流自然可以做到有效监管,而对资金流的掌控绝非易事。禁止投资经营性学前教育、中等职业教育、普通高中教育、高等教育等教育机构。举个例子,脱硫脱硝的除尘,这个任务由排放方自己来解决,还是找一个独立于排放方的、具有特许经营权的企业来完成,这是一个关键。

环境污染的压力,资源消耗的压力,将会大幅度下降,大气污染的问题也应该能够得到解决。如果再加上水淋的方法,可以进一步提高环境指数。差距较大的原因在于虽然农村创造出来财富,但农业生产率低,城乡差距很难缩小。实现这一指标的改革路子是,通过自主创新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发展战略性新型产业,培育新的投资热点和经济增长点。

改革的路子是,通过减少农民来富裕农民,使我国农村能够在发展水平、农村人的生产水平等方面跟城镇基本拉平,能够过上现代化生活。美国的GDP总量是我们的两倍,而能源消耗跟我们差不多。

刘伟:掌握经济结构调整主动权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多个重要场合对如何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提出了明确要求、作出了具体部署。提升的路子是通过营改增等税制改革,用10年的时间把服务业的从业比重由现在的35%提高到50%,这样可以新增1亿多的新岗位,可以向服务业寻找就业机会。再经过两个五年计划,或者更长一些时间的努力,单位GDP消耗指标能够跟美国一样。根据国外经验,凡是进入高收入行列的国家,农业的劳动生产率都是赶上或者超过了二三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城市化率都达到70%左右。

12000美元是什么概念呢?就是高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的分界线,也就是说我们在十八大新选出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再经过10年大奋斗,中国13亿人口就可以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这对世界经济格局和人类历史的影响将十分深远。我觉得特许经营权制度一定要坚持,脱硫脱硝除尘的任务一定要由第三方执行,要有独立的、有特许经营权的企业来完成这个任务,并由环保部门监督,谁排放,谁出钱。  三道坎:单位GDP的能源消耗要继续大幅度下降,环境污染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十一五期间,环保的硬指标是单位GDP能源消耗下降20%,最后这个指标没有实现,接近实现了,降低了16%,成效是很明显的。当然政府也可以给些补贴,老百姓也可以承担一点。

  去年,我国的人均GDP达到了6090美元,如果未来10年我们能保持一个持续健康的发展态势,那么到2020年就可以实现双倍增目标,到2022年就可以跨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即人均GDP达到12000美元。如果这些能够在国内生产,单位GDP的能源消耗就会大幅度下降。

刘伟:掌握经济结构调整主动权

厉以宁、魏礼群、郑新立、张卓元等著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并发表演讲。现在实际上还是一个体制机制的问题,不是技术问题。

汇聚众多专家学者的智慧,力图从国家顶级智库的角度为党和政府提供决策支撑,为广大干部群众凝聚改革共识提供借鉴参考,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组织撰写、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一书,并在京举行新书发布会。因此,这是未来10年要啃的第一个硬骨头所以中国的经济改革,从大的历史尺度看,就非常清楚,就是面临这些基本制度问题时,过去一直在想办法绕过去,而这肯定是绕不过去的。这些都是中国改革必须要面对的问题,逃不掉的问题,不碰这些基本制度问题,改革就走不了几步,最终没有其他路可以走。财知道:现在社会各界深化改革的呼声很高,作为一个长期研究制度问题的学者,你认为中国应该朝什么方向推进改革? 许成钢:中国改革面对的是非常基本的制度问题,但中国过去30年的改革采用的办法一直是试图绕过这些制度问题,试图在不改变制度的情况下在边缘上做一点小修小改,这样三十年积累下来,凡是可以在不触动基本制度的情况下小修小改能做的事基本做完了,接下来碰到的主要问题都产生于基本制度问题。世界上所有的证券市场都有政府进行金融监管,而这种金融监管一定是以司法独立为背景的,是在司法独立的背景下,由一个执法机构来专门针对金融的具体问题进行监管。

在老的制度下,能找到的办法都找过了,也都用光了,接下来没有太多的新办法可以用了,你只有在制度上进行改革。中国的中小银行之所以非常少,就是因为制度上阻碍民间资本大量进入银行业,这个问题属于基本制度问题。

中国的房地产,需求是市场的,但土地供给是政府定的,因为土地不在民众手里。如果土地原本是农民的,是市民的,所有权是清楚地界定在他们手里的,那别人来侵吞的时候,他就会要保护他自己的财富。

中国的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碰到的核心问题正是这些体制问题,试图绕过体制改革,其他的改革措施都是较次要的问题,或者是权宜之计。另外一个基本制度问题是证券市场。

但实际上最终的土地产权问题既包括这些和资源配置相关的问题,又远远超过了这些和资源配置相关的问题,因为这个最终的土地产权问题关系到了人的基本权利和公民在法律上保护自己的力量,例如是当别人把你的财产拿走的时候,你有没有力量来保护你的财产。体制改革在前,经济发展在后,国内对此很多误解,甚至有些人有意识地把历史的过程说反了,为了对不进行体制改革的做法辩护,幻想不用动体制,能把经济发展好。凡是没有司法独立的国家,它的经济最终是发展不起来的。最大的刺激投机的力量,就是限制供给。

财知道:在金融监管和司法独立这方面,有没有什么好的突破口? 许成钢:当人们讨论上海自贸区的时候,我曾经提到过,如果把上海自贸区作为一个改革特区,它能不能成功取决于它要做什么。比如银行业碰到的最大问题是国有银行垄断。

  法理上确立土地产权才能免受权力的摆布 如果土地从法理上根本不是你的,只不过是大家想出来一些巧妙的办法,表现得似乎是你的,这个时候你就永远地受权力的摆布,更有权力一方就会侵犯你,社会上的一系列的问题就得不到根本解决。为什么产业革命发生在英国,而不别的地方?最基本的一个事实就是在产业革命之前,英国已经开始保护私有产权,它的司法是独立的,合同是能执行的,企业家创造的东西归企业家所有。

当他们的直接利益受到侵犯是,他想保护也没办法,只能说憎恨腐败,因为他没有一个清楚的权利界限,说在这个界限里的是我的,你不能拿走。这实际上是从根本上减少腐败的制度问题。

第二个原因就是司法体制。在中国,从根本上导致金融监管无法正确操作的制度原因是司法不独立。使得土地能够流转和从根本上解决土地产权的问题,这两者之间紧密相关,但仍然有很大的距离。绝大多数的发达经济的一个基本特点是,在经济发展之前,已经司法独立:是司法独立在先,经济发展在后。

财知道:为什么司法独立对经济发展这么重要? 许成钢:世界上所有的发达经济,都是以独立司法为基础的,这是先决条件。第一个原因就是绝大部分上市企业是国企,而这些国企的大部分股份是不能流通的,因此这些上市企业的治理问题实际上和证券市场完全脱钩,小股东的利益不能得到保护。

  中国改革绕不开基本制度问题 中国过去30年的改革采用的办法一直是试图在不改变制度的情况下在边缘上做一点小修小改,这样三十年积累下来,凡是可以在不触动基本制度的情况下小修小改能做的事基本做完了,接下来碰到的主要问题都产生于基本制度问题。中国的证券市场是极度不正常的一个证券市场,有两个原因。

原因是民众没有在法律上保护自己的能力,因为土地不是他们的。如果它要做的只是为了推动利率和汇率的改革,而利率和汇率的自身性质决定了这个改革不能限制在一个不到30平方公里的区域,这样子的改革限制在小区域里是很难有成效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热门文章

0.3592s , 16925.7578125 kb

Copyright © 2016 Powered by 刘伟:掌握经济结构调整主动权,一饮一啄网  

sitemapSMS接码-实卡接码平台

Top